2015年1月28日 星期三

2015 Hiking & Bic走讀花東-出發



陳清圳校長在FB上寫了「走讀雲林」[1]的標題,讓我心生仿效之情。
他說:
不要擔心孩子吃不好,因為孩子會更懂得珍惜食物的美好;
不要擔心孩子睡不好,因為孩子會養出高度的適應環境能力,在哪裡都能睡好;
不要擔心孩子吃苦,因為旅程到最後孩子會發現自己一點都不苦;
不要擔心孩子沒有你的照顧會不好,因為他在努力讓你相信:他會學著把自己照顧好。
所以不要擔心孩子,因為孩子將會茁壯回來,開心的跟你說著屬於他自己的故事,一個用自己的雙腳和單車寫下的……故事。」
我喜歡「走讀」兩個字,它代表了「踏訪」和「慢訪」兩個面向。所以借用了。

(圖來自:小ㄅ老師)
看圖,告訴大家,我們要出發了。
在出發之前,有一些小故事得交待一下。
這一場是永安六年級的孩子第二次的遠征活動,選擇的是「輪」,也就是用單車來當作一個行動載具,完成孩子們的眾多的「挑戰自我潛能」之一。設定目標是要完成400公里的挑戰。挑戰的場域是我們有點熟悉又不是很熟悉的花東、海岸山脈周邊。環繞一圈。
「有些事你現在不做  一輩子都不會做了」,這是我們的寫照。
當然,跟合歡山遠征一樣,是要「全員」參加。但我知道,在部分孩子的心裡,是有擔心和疑慮的。擔心挑戰的過程會很辛苦,怕自己撐不下去,疑慮自己會成為團隊的拖油瓶,成為大家的笑柄。一直在跟孩子做心裡建設。不用怕,會有伙伴陪在身邊的;不用怕,要相信自己的能力,因為老師知道,你們可以的,只是害怕做不好,何況,做不好,有那麼嚴重嗎?只要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,就是了。
事實證明,你們都是很棒的,也都展現出自己的潛能。雖然在挑戰的過程中,我們都還有很多小小的瑕疵,有許多地方需要去改進。這不正是我們遠征的用意嗎?孩子!還記得紀維哥哥說的「在活動之後」你們都要一直去改善它,然後,老師說「在活動結束之後的之後」更要去做它,這才是我心裡深處最大的期盼。深思之。有點離題了,我們回來吧!
準備的過程,我還是要交待一下。
當我們已經確立了目標之後,孩子們開始閱讀相關資料,有花東景點的介紹,也有前人單車旅行的記錄與心得,還有閱讀旅行的目的……。之後,開始提出自己想去的地方,那些地方雖然很陌生,但卻有一絲絲的親切感。它離我很近很近。
提出了景點,旅程的路線規劃也就大致底定了。再提一下,景點的介紹將由孩子們分配後,各自準備,在旅行的途中,再分享給其他同學及陪同的親師長們。
對了單車,單車是向鄰近友校-瑞源國小商借的。先幫他們實地的驗收一下。在此特別感謝。
出發前也做了單車車體的基本知識介紹、如何騎乘、交通安全……
最後的行車保養、檢查,也都不能馬虎,這些都將列入遠征的主題課程之中。
準備充足了,那就出發了。



[1]特意查了一篇網路上的資料(https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1009100104188)。走讀,原意專指「外籍學生在異地,非自己國家或住所,求學的情況。在美國有「Day School(走讀學校)」。在這一篇資料的的文末也有這樣的註記,「…許多縣市政府或文化旅遊機構也會辦理『走讀某地』的活動,…鼓勵人們利用假日走訪當地,一邊休閒,也一邊充電學習當地的風土人情與文化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