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5月29日 星期四

20140509《火箭爐最終章:奉茶》

《火箭爐最終章:奉茶》

這是一個感恩的季節,設計水、木、金、火、土五關來謝謝母親們多年的辛勞。取水、拾木、削火媒棒、升火煮茶、跪地奉茶等。


母親節的感恩活動,剛好搭上這一次的教學成果驗收,溫馨滿百。



















2014年5月28日 星期三

20140430《火箭爐第四章:驗證》

《火箭爐第四章:驗證》

第一版的火箭爐已經「出爐」了,也經過了小小的試點燃,但「效益」並不是我們期待的。其實孩子開始做時,就已預期了、看到了這樣的結果,因為孩子在試做時,少了很多細節、和思考,強自忍耐在心裡,不要破梗,要讓孩子自己去發現。試煮1公升的水,就知道了。也埋下再做第二版的梗。

經過討論後,孩子有這樣的發現:
「在做火箭爐時,我們沒注意排氣孔的高度,導致排氣不良,水才會燒了1小時還不滾。」
「裡面的罐子不夠高。燃料太少,火沒辦法持續。」
「失敗是在於大家的耐心有多強,如果有非常多的耐心就穩成功。」
「打多一點洞。找大一點的罐子。要放鐵片。小奶桶不要放太裡面。」
「我們失敗的原因是高度不夠高,火往外燒,沒有一直搧風讓火停止。」
「我們是因為空氣進不去才無法燃燒,中間的罐子的洞太少了。」
「空氣不夠,流通不好。」
「裡面的中罐子太低,火一直從放木柴得地方冒出。」





孩子已經發現了問題的所在,下一步就是提出解決策略,孩子在學習單中的表述,整理如下:
「先把放材料燒的罐(子)找大一點。裡面的鐵罐要找高的,多打一些洞,空氣才會出來。」
「將排氣孔做高一點。木材投入孔要做大一點。不要一直塞太多木材。」
「加柴火處,要分成兩半,用鐵(片)分開,讓空氣流通。」
「把小桶子的底盤放好,不讓它太鬆。把中間桶子拉高,不要低於大桶子。」
「要看著火,燃料快沒就要加。」(專心一致的問題)
「要有耐心,不要做到一半就放棄許多的機會。」




討論完後,就再利用一次的上課試作二版的火箭爐。觀察的結果是孩子大多能依著他們所討論出來的解決策略來改進,從外觀來看,實在「正」多了,期待成功的試點。不過,還是要經過終極考驗—試煮咖啡。現在,請你 / 妳看看照片,就知道是否成功了。

我是喝到了美味的咖啡了,終於等到了。














主動發現問題,再經過討論決定各組的「解決策略」,再試作、修正及驗證。在這樣的過程中,一直在克制自己不要出太多的意見和想法,做的只是引導孩子,怎麼把自己的想法講出來,講完整,讓同學聽得懂。


不插手,放手給他們去做,大成功。

2014年5月22日 星期四

20140522《阿朗壹古道一日遊--聽潮騷‧品南田石》

《阿朗壹古道一日遊--聽潮騷‧品南田石》

一篇不是遊記的遊記該怎麼寫?該寫些什麼?這是我給孩子的作文要求,是一件值得挑戰的任務。但孩子似乎疑義很多,給、寫一篇讓孩子看看,與他 / 她分享。

「阿朗壹古道」是我們這次要挑戰的任務。「阿朗壹」並不是這條古道的名字,應該是「琅嶠卑南古道」才是它真正的名字。阿繽這樣和我們說。古道,它意味著是「交流」。人的交流、文化的交流、經濟貨物的交流,也是想法的交流。



一群人坐在南田石上,面向著海,閉眼、凝神,把注意力集中在耳朵上。要聽。聽什麼?聽到了嗎?是海浪拍打岸邊的聲音,我聽到了。是人走在南田石上相互碰撞,「扣!」的聲音,我聽到了。是人們在交談嘰嘰喳喳聊著瑣碎事的聲音,我也聽到了。但還有一個輕微微的,時有時無的聲音,不時在我耳邊跳過。閉目凝神再聽。是的,我聽到了,是石頭隨著海浪湧上退下時,石頭兒們在浪頭下相互拍擊的聲音,沉悶悉的、但又輕翠翠的,一如節奏般的隨著海潮出現。是了,這是「潮騷」的聲音--石頭在唱歌,阿繽哥和大家細說著。喜歡這不引人注意、沒有誇張驕飾的聲音。




在古道上坡段的中間。累人,孩子們表現出如此的神情,和喘氣。要孩子們「向後看」,欣賞一下這難得的美景,不知何時才會再有這樣的機緣,再行走一次阿朗壹古道。一排人背對著古道,面朝著太平洋,眼望極遠處。孩子,這時你在想什麼?拍照,是我的工作,其實心中感受良多。古道行是第三次,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觸。這一次再走,陪著班上的孩子走,有一種期待的心理,希望孩子能從此次的挑戰中,再成長向上。不只是自我心靈的成長,也是在面對環境時能興起愛護與保護之心。從孩子們的拾荒舉動中,看到,他們是可以的,而且還出乎我的期待之上。




再走,是想要再用自己的腳,再體會那最後一段的「秘境」(ps,秘境已不再是秘境了)。對的,你現在看到的這隻腳,是真實的透過行走來感受大地的脈動,小小的聽到阿繽行走台灣的故事,感動很多,這樣的有想法的年輕人真棒。孩子呀!你有聽到了嗎?有感受到了嗎?能去試著做做看嗎?他可以是你人生中一個奇特的人,值得你去認識。



忘了說南田石的故事了,待續吧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