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2月18日 星期三

20131211《伊拉克沼澤奇蹟在永安》


 
今天批閱(原本寫「改」後改成了「閱」)了孩子的觀影後日記紀錄,其中有一段提到「導演在解救生態……,導演的解決方式……」,就讓我聯想到,上個禮拜五和這個禮拜三,全校分成二個大隊,前往台東的新影城去觀看《看見台灣》一片。裡面也是導演想讓台灣的民眾看見什麼?導演也試圖用洪箱和賴清松二人對環境友善的做法,提出他的解決方式。這樣的連結,二支片子,就有了一些小小的關係。

將《伊拉克沼澤奇蹟》和《看見台灣》連結放在一起,令人不禁思想起:一個是看見的,一個是看不見;一個是實際行動的,一個還只是停在紙上作業;一個是由下而上的慢慢成功,一個是由上而下的改變無期……不多講了,不然心情會不好,還是把重點放在孩子身上。

在我的提問單裡,擬寫了這一題:「如果要用一個關鍵字來說這部影片,我會用……,原是……」,孩子們提出了他們的看法,有人用「心」、「夢想」、「堅持」…真得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看見。

在影後的分享中,也和孩子們分享到「美感」這一個部分。我們可以從攝影師 / 導演的取景中,看到屬於光的美學。在構圖和畫面的流動中,感受到美的律動。這樣的美的教育,在訝門這個已屬偏頗的教育體制中,似乎完全不在這孩子們去感受「美」,進而把屬於各人的美學表現出來。一直在看到孩子們在這一個部分的缺漏,真得有時會覺得是一種罪過,身為老師。

 









2013年12月9日 星期一

20131127《蚯蚓獵人 The Worm Hunters 心得分享(九層塔-傅老師)》


觀看台灣野望國際自然影展-蚯蚓獵人 The Worm Hunters 心得分享(九層塔)

一、前言:

學校經慶文及校長的支持,本學期預訂放映五部片子-台灣野望國際自然影片-,利用周三上午8-10點,全校師生一起觀賞,每每看完片子後,內心總是有無限的感動,這次,我想分享這部片子是,「蚯蚓獵人 The Worm Hunters」。

二、影片大意:

    在土耳其的首都,頂尖的蚯蚓專家們正準備開始一項研究,他們希望能找到新品種的蚯蚓。任何困難或挑戰都沒有辦法阻擋他們前往世界各地撥開土壤,期待從殘留的不明黏液中找出「寶藏」。但他們卻也無法事事順心,完整的裝備有時依然讓蠕動的蟲開溜。這一集影片將帶你看見地底世界,以及科學家無止盡的熱情。

 

三、心得(反省)

對於蚯蚓,總覺得它是不起眼,只記得小時候,為了釣魚,才會去挖泥土,抓蚯蚓,沒想到,今天卻能看到一部以它為主角的電影,真是幸福~

        一開始,就專注在影片情節,分別在南非、巴西、羅馬尼亞、尼加拉瓜、愛沙泥亞,用不同方式抓取蚯蚓,用挖土機、用水灌……等,我還看到蚯蚓,原來是雄雌同體,它的年紀,沒想到,也可以從紅色環帶了解,太精彩了~唯一讓我趕不上的是,它的節奏太快了,稍一閃神,就得私下問旁邊夥伴情節了,哈!!

   當我看到人們用大型挖土機,為了能挖到更大條的蚯蚓,一直往土裡深處挖,內心就在思考,這樣的大動作,會不會影響原先的環境生態,只是為了一個目標,就用最有效率的方法(挖土機),好嗎? 這樣的方式呈現於電影中,會給孩子留下什麼印象與想法呢?會不會認為只要我要找任何生物,都可以破壞原先的環境?

   同事們也分享他們觀看後的心得,如高老師、邱老師都認為,蚯蚓獵人想要完成夢想,對於工作充滿熱忱;林老師分享,當蚯蚓獵人認為最之處,就是他的態度與行動力;施老師也覺得一輩子做好一件事,就值得了~~

2013年12月4日 星期三

20131127《蚯蚓獵人在永安》



起初的想望是,由我來播放影片,和導讀,但影後的引導討論部分,則有不同的想像。一是,由我做全校性的導引討論,但十分不可行,年齡層分布太廣,連幼兒園的孩子也都想要看影展,應該要找個時間和園長他們聊聊,幼兒園的看見。二是,回到各班,由各班導師進行導讀,會是最可行的方案,也實施的不錯。三是,減除班級老師的導引壓力,就由其他行政人員安排著,進到班級,進行引導,今天的《蚯蚓獵人》,就按這樣的模式進行,也有人願意寫下一篇心得,很期待。四是,由學生進行引導討論,最高境界喔!一想到這樣,內心就充滿喜悅,和無限的想像,真不知道,會有怎樣的結果呈現出來。就來期待吧!





在等待的過程中,自己還是忍不住的先寫下這一篇。

小時候,在宜蘭,從事農事時,常會挖到一小小顆的肉球。就會湊近一看、一聞,發現肉球裡有絲絲細線在蠕動,也知道那是蚯蚓的小寶寶。第一類的接觸,就是這樣子。但沒像《蚯蚓獵人》影片中的眾多「瘋子獵人」一樣的鑽研蚯蚓的習性,也只有抓來串在魚鉤上釣魚而已,現在想想,深感罪惡。在台東的我的土地裡,開始發現蚯蚓,是近幾年的事了。在先期,怎麼挖,都是石頭、砂子和土,生物是絕跡的。經過四、五年的「荒廢休息」,才慢慢的出現蚯蚓、雞母蟲等生物,高興。




再看一次《蚯蚓獵人》,和一群人看,果真不同於一個人的「獨享」。還是喜歡和一群人看。可以看到孩子們專注的眼神,和觀影者的聲音變化。聲音變化是最有趣的,試著用文字轉化看看,不一定能真確的表達出現場的真實感受。

第一聲:「一ㄡ(伊歐)」聲調往下,音量由大轉小,所表達的意境含有「噁心」之意。

隨著影片的播送,出現了第二聲:「ㄨㄚ(嗚啊)」聲調往上,音量由小轉大,還要拉長音喔!才能更真實的傳送感受,是「驚奇」之意。

第三聲:「ㄨㄚ(哇)」是輕輕的聲調,短捷有力,傳達出「驚喜」意境。對了!還要再加上此起彼落的笑聲,會更加傳神

在影片女主角最後找到藍色蚯蚓時,幼兒園和低年級那邊傳來了,「ㄨㄚ(哇)-一ㄡ(伊歐)-一(咿)」的連串聲響,表示出他們看懂了影片,也替主角能找到心目中的「理想人物」而高興、愉悅,才會發出這樣的聲音。

用聲音來表現還真是難,頭髮都不知又白了多少根,還是錄音比較能呈現出來,好笨拙的文筆丫!

另一個和孩子分享的是「臉譜」。讓孩子們閉上眼睛,再去回溯一下影像中的主人翁們所哢現出來的表情,那是最有趣的畫面。但忘了,把孩子們沉浸在其中的表情給紀錄下來,實在是太可惜了。

20131205《陽光下的冬晨記二事》-題無

之二 題無


 
冬日的暖陽,幹嘛最好?

曬太陽、吃早餐、閱讀一本書,都很棒。

上體育課也是很棒的,聽著二年級的孩子的歡樂笑聲,很幸福。

改改作業,也是啵棒的。

那是一天的量,有辛苦,也幸福。
 

20131205《陽光下的冬晨記二事》-無題

之一 無題
 
運動,是每天都要做的事,尤其是在冬天。一場熱身下來,會讓身體暖暖的,精神滿滿的,頭腦清清的。

運動完後,一看天氣是如此的和煦,又暖呼呼的。問了孩子,是要在教室內做閱讀分享呢?還是在戶外的圓石盤上?孩子們當然是會選戶外,真是聰明。

一週一位孩子做閱讀書本之後的分享,很好玩。這樣的分享活動,讓孩子真正有讀到書,把一整本認認真真、踏踏實實的讀完,不然會「落漆」。孩子都是想要把最好的那一面拿出來,也就都會認真的準備,只要給他們機會,也就足夠了。

今天孩子分享的的書是「她是我姐姐」。聽分享孩子們,用心智圖的方式,紀錄下分享內容,都紀得非常棒。最後讓他們寫下一句話。這樣寫道:

「我覺得媽媽很關心主角的姐姐,不管她遇到什麼事情,她的媽媽就會幫忙她。
 

 「即使有人受傷,也不能嘲笑(最近才教到的詞)別人,反而要鼓勵別人。」


「我覺得這位姐姐可憐,卻有可愛、好玩、好笑的一面。」


「這本書有時會讓人大哭一場,但是也有人哭完就大笑。」


「知足才能常樂。」


「人不是每一個都是完美的。」


「殘障兒他們也不是自願的,我們不該笑他們。」


「生命是無價的,要珍惜生命,人生才會更美好。」


 
「要珍惜生命,因為有些人生命沒有很長。」
 
 

2013年12月3日 星期二

20131204《閱讀‧樹》


前一陣了全家人一起到「伊亞」去用晚餐。我們家的習慣是,在等餐的時間,都會拿出為自己準備的書出來看。就看到楓香拿出「親愛的閱讀樹」,是張曼娟策劃的。借來小翻一下,就學得「閱讀樹」的概念很有趣。可以用在班上的閱讀成果展現上。

佈置好一棵光禿禿的樹,只有樹枝,沒有樹葉。可以和孩子約定,我們每讀完一本書,就摘下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話,或是寫下自己的感受一句,用繩子綁上,掛在光禿禿的樹枝上。一本一片、一本一片、一本一片……就可以讓樹真的長出茂盛的枝葉來。這樣的構想,真棒。

找來了已經在班級上算是元老級的「聖誕樹」,把上面的裝飾品全部拔掉,就只留下

 
 
然後,將孩子們寫好的書卡--樹葉,編上繩子,就如

 
請孩子們將閱讀樹葉編上,就真成了一棵名符其實的閱讀樹了,而且這是一棵還在持續成長的樹。等待著它枝葉繁茂。相信會的。







20131120《五甲和直笛縣賽》

辛苦了將近一整個學期。我們踏上了台東縣賽的舞台。不管是正選,還是工作人員,都同樣的興奮。因為我們證明了實力,獲得了「優等」。老師說:「你們太厲害了。」
比賽實況:





賽前捉緊時間再練習一下。








獲得了好成績,可以高興的回家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