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2月4日 星期三

20131127《蚯蚓獵人在永安》



起初的想望是,由我來播放影片,和導讀,但影後的引導討論部分,則有不同的想像。一是,由我做全校性的導引討論,但十分不可行,年齡層分布太廣,連幼兒園的孩子也都想要看影展,應該要找個時間和園長他們聊聊,幼兒園的看見。二是,回到各班,由各班導師進行導讀,會是最可行的方案,也實施的不錯。三是,減除班級老師的導引壓力,就由其他行政人員安排著,進到班級,進行引導,今天的《蚯蚓獵人》,就按這樣的模式進行,也有人願意寫下一篇心得,很期待。四是,由學生進行引導討論,最高境界喔!一想到這樣,內心就充滿喜悅,和無限的想像,真不知道,會有怎樣的結果呈現出來。就來期待吧!





在等待的過程中,自己還是忍不住的先寫下這一篇。

小時候,在宜蘭,從事農事時,常會挖到一小小顆的肉球。就會湊近一看、一聞,發現肉球裡有絲絲細線在蠕動,也知道那是蚯蚓的小寶寶。第一類的接觸,就是這樣子。但沒像《蚯蚓獵人》影片中的眾多「瘋子獵人」一樣的鑽研蚯蚓的習性,也只有抓來串在魚鉤上釣魚而已,現在想想,深感罪惡。在台東的我的土地裡,開始發現蚯蚓,是近幾年的事了。在先期,怎麼挖,都是石頭、砂子和土,生物是絕跡的。經過四、五年的「荒廢休息」,才慢慢的出現蚯蚓、雞母蟲等生物,高興。




再看一次《蚯蚓獵人》,和一群人看,果真不同於一個人的「獨享」。還是喜歡和一群人看。可以看到孩子們專注的眼神,和觀影者的聲音變化。聲音變化是最有趣的,試著用文字轉化看看,不一定能真確的表達出現場的真實感受。

第一聲:「一ㄡ(伊歐)」聲調往下,音量由大轉小,所表達的意境含有「噁心」之意。

隨著影片的播送,出現了第二聲:「ㄨㄚ(嗚啊)」聲調往上,音量由小轉大,還要拉長音喔!才能更真實的傳送感受,是「驚奇」之意。

第三聲:「ㄨㄚ(哇)」是輕輕的聲調,短捷有力,傳達出「驚喜」意境。對了!還要再加上此起彼落的笑聲,會更加傳神

在影片女主角最後找到藍色蚯蚓時,幼兒園和低年級那邊傳來了,「ㄨㄚ(哇)-一ㄡ(伊歐)-一(咿)」的連串聲響,表示出他們看懂了影片,也替主角能找到心目中的「理想人物」而高興、愉悅,才會發出這樣的聲音。

用聲音來表現還真是難,頭髮都不知又白了多少根,還是錄音比較能呈現出來,好笨拙的文筆丫!

另一個和孩子分享的是「臉譜」。讓孩子們閉上眼睛,再去回溯一下影像中的主人翁們所哢現出來的表情,那是最有趣的畫面。但忘了,把孩子們沉浸在其中的表情給紀錄下來,實在是太可惜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