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5月11日 星期日

20140331《火箭爐第一章:釋疑》

《火箭爐第一章:釋疑》
在一二年的夏天,就曾規劃過這一個教學主題。那時是用磚頭疊成的火箭爐,在「高效能」的效能的驗證上有些許的落差和難度。再重新思索後,發展了以下的「再論火箭爐」的主題教學。

那就先,補一段原理說明。

「火箭爐(rocket stove),是一種應用隔熱與煙囪效應原理改良傳統爐灶的設計,主要結構是中心的L型通氣管,外圍包覆隔熱材料而組成。當柴薪燃燒時,無法散逸的熱會集中在鍋子底部形成高溫,加速鍋子的加熱也達到完全燃燒,減少煙霧的產生。另外,由完全燃燒在通氣管中形成真空,新鮮的空氣也會源源不絕自動地從爐口吸入(煙囪效應)不需要額外搧風點火,爐火也能保持旺盛。烹煮食物的效率之高,如同一飛沖天的火箭一樣,大大地縮短烹煮時間,也減少燃料的用量。」示意圖如下,

可參考網頁有:
1.大地旅人的<阿公阿嬤的懷舊快速爐---適切科技火箭爐>http://earthpassengers.org/share_detail.php?info_id=106
2.自給自足 永續生活的<無煙無燻更節能火箭爐---綺文與吉仁二代火箭爐>http://thefuture.pixnet.net/blog/post/78995155
3.基隆市能源科技教育全球資訊網的<能源教育海報火箭爐>http://gpower.kl.edu.tw/manager/index.php?at=185
4.蘋果副刊的<省能火箭爐---搞定---環保野炊>http://www.appledaily.com.tw/appledaily/article/supplement/20101006/32862873

所以,這一次的教學方式,不再只是由教師主動「告訴」,而改成孩子主動閱讀與提問,有點像「學達思」這樣的方式。很有趣的啦!

第一堂課,引發孩子的好奇心。就先提問到:「什麼是『火箭爐』?」請孩子發想。

得到了以下的回饋:










整理來的結果,「火箭爐」就是:

「可能是一種機器,可以把它射上去,無人式的,可以裝垃圾,然後再燒成灰,之後倒掉。」
「像火箭,也像爐子的東西或自然現象。會曝掉。」
「火箭裡有爐子,可以燒東西,可以幫助大自然,它應該可以裝水,夏天可以玩。」
「應該是會冒出火花的爐子,類似火箭。」
「很像火箭,會飛、水力、電力。」
「有磚塊放在下面,黑色的,環保,對自然有利,火箭的樣子。」
「功能:可發電;特性:會冒火;樣子:頭是尖的,身體長長的,和火箭沒兩樣。」

真是天馬行空的樣子。我最喜歡這樣的孩子了。創意、彈性,好奇,富有求知,和對未來有挑戰性。

再來就分成三組,發下所準備的「說明書」,讓孩子們閱讀15分鐘。提問,與分享。不過孩子總是還不太敢發表。是老師太兇、是不太習慣這樣的上課方式、是資料太難、是真得沒有問題……。結果是,當孩子提出問題後,老師「竟然不回答」反而是要其他同學先發表看看,對同學所提的問題進行討論,然後老師,還是沒有「認真」的回答,完全是處在模糊不清的狀態下,一知半解。

等待知識的模索。模索,當然是自行模索,怎可由他人代勞呢?況且是知識的「講述」。孩子們的加油吧!相信你們可以找到那「解答」的。

這樣的設計,我的想法是,在網路世代的孩子,他們所接觸到的「訊息量 + 資料量」實在是太多太多了,而且這「訊息和資料」具有即時性、更新性。如果單靠所謂的老師講解,那孩子就真得無法習得在面對未來問題的處理能力了。重點是「那未來」是我無法預知得到的。

第二個想法是,想要「更正」孩子在學習上的能度,是「主動積極性」不足,尤其是在「準備材料、工具」上,都需要老師們幫他們設想好,甚至準備充足了,才能、才要認真學習。我想這是非常要不得的態度,但他們有。所以在上這課之前,就先讓孩子準備鐵罐和相關工具,是提前兩週次喔!而且不厭其煩的一再提醒。希望在下次上課時,能準備到三組的材料。


在今天結束之前還是把先前準備的「影片資料」秀給孩子們看。也稍稍釋疑孩子的疑慮。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