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5月1日 星期四

20140501《從唭哩岸到SAZASA、香蘭再到永安》


「唭哩岸」一個奇怪的名字,在1995年時進入到我的耳朵裡面,和它開始認識。凱達格蘭語「Ki-Lrig-an」的譯音--「唭哩岸」地名的由來,是「海灣」的意思。那是二十年前的故事了。那一年常常和現在的老婆--楓香從陽明山走天母古道下到北投士林來,有時會特別繞去一間「奇怪」的店,那時是這樣的奇怪。店名就叫「唭哩岸」。在裡面可以看到很多的「不一樣的」雜誌和書籍,店舖的裝潢也是「怪異十足」,一反在台北的那種華麗和現代感,很有原住民的味道。是很喜歡這個味道。


就這樣認識了「戴志強」,保一總隊的隊員。很壯碩、很黝黑的一個人,跟那家店有著強烈反差的一個人。


到台東的初期,常常聽「戴志強」(後來回復族名-亞榮隆‧撒可努)的演講,知道他有一個很「傳統」的夢想,想找回屬於獵人的尊嚴、驕傲和……。真得重新認識了撒可努,從閱讀《山豬‧飛鼠‧撒可努》一書中,更加知道他的想法,和羨慕他的行動力,自嘆不如呀!


六年前,在SAZASA帶高年級的孩子,布農族,和他們一起再閱讀了《山豬‧飛鼠‧撒可努》,進行原住民文學「山與海」的討論與分享。聯絡到了撒可努,安排了一場與作家面對面的會談。一行人從SAZASA開車到了香蘭撒可努的部落。看到了作家,原住民作家生活的一面。看到了作家、原住民作家如何書寫故事、書寫部落。撒可努更拿出了他的「手稿」讓孩子們實實在在的體驗到作家是如何成為作家的。真是珍貴的一刻,孩子們都露出了無比的羨艷之情,也鼓舞著他們開始提筆寫故事。


今年@永安。和班上孩子分享到「與作家相約相識」的美好一面,心想,可否再次的邀約撒可努到學校來進行分享會呢?或是到他那邊去。起初抱持的心並不會很強烈,但孩子們一開始閱讀撒可努的書之後,心就強大了起來。不管如何一定要讓孩子們認識這個作家,台東人。


今天,讓全校的孩子們都笑得合不攏嘴。開心的樣子,很滿足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